智库思享 | 能源输出型城市的碳达峰路径分析—以益阳市为例 |
|
作者: 来源: 浏览:242 次 | |
近日,由我司撰写的《能源输出型城市的碳达峰路径分析—以益阳市为例》一文刊发于《中国经贸导刊》2023年第6期,作者为我司生态规划咨询事业部邓武军、彭朵花、詹天洋、廖江威。 《中国经贸导刊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刊,刊名由吴邦国同志题写。创刊30多年来,《中国经贸导刊》坚持宣传经济政策、探索改革途径、追踪时代热点,坚持“三服务”(为经济工作服务、为发展改革系统服务、为广大企业服务)宗旨,深受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,已成为指导经济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。
文章概要 湖南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之一,受省内一次能源禀赋限制和煤炭产能释放不足等影响,整体处于全国能源供应末端,能源对外依存较高。益阳市地处华中电网中心地带,南部是丘陵山区,北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,凭借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区位优势,益阳市风电、水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突出。本文深入剖析了在“碳达峰碳中和”背景下,益阳市的能源结构、产业发展、配套支撑等领域面临的挑战,并结合其发展基础和现状提出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、构筑绿色制造体系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碳达峰路径建议。
一、发展基础 1、产业发展持续优化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纵深推进,益阳市日益成为“珠三角”“长三角”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,经济综合实力有效提升,产业提质增效凸显,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。 2、能源生产稳步发展 益阳市是当前湖南省的能源供给重要基地,具有得天独厚的能源生产优势,其能源生产涉及种类广,火电、水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、生物质发电等潜力较大。 3、碳汇能力稳中有进 益阳市境内湖泊和湿地总碳汇储量达2062.59万吨,其中益阳市大通湖流域碳汇储量十分丰富,是益阳市乃至湖南省碳汇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二、益阳市碳达峰面临的挑战 1、能源结构有待优化 益阳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全市能源总装机容量、发电量比例不大,且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,能源配套产业没有形成规模。 2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足 益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潜力挖掘不够,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,服务业贡献率明显偏低,科技创新能力不足。 3、配套支撑能力薄弱 益阳市碳排放核查能力不足,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。另外,政府有关部门科技投入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,对推进科技创新没有形成合力。
三、益阳市碳达峰路径建议 1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稳妥有序推进煤炭消费替代,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,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。 2、加快构筑全市绿色制造体系 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,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,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,激发市场需求。 3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推动农业向绿色化、低碳化、高值化转型,打造多功能高质量农业生态系统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 4、夯实配套支撑能力 落实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,积极争取国家、省财政对碳达峰重大项目、重大行动、重大示范、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。
四、结语 近年来,我司不断继续发挥湖南省经济建设与投资决策研究智库的智囊作用,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,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。下一阶段,我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,有力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贡献力量。
|
|
![]() ![]() |